做好改革“加減乘除”法,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質量
今年以來,市行政審批局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嚴格貫徹落實“三無、三可”營商環境及“四零”服務要求,做好改革“加減乘除”法,逐步叫響“永心辦·濟時辦”政務服務品牌,讓企業得實惠、為群眾增福祉。
一、在業務能力上做“加法”。一是開展“業務知識大講堂”,由各股室業務能手的專業講解,不斷提升所有股室業務知識的互通,進一步促進審批融合,為營商環境提供更加扎實、持續的力量。同時,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,并開展線上交流學習,提高業務人員的能力。二是開設“聯動業務大講堂”,依托市鎮村三級智慧聯動平臺,重點圍繞業務辦理中的難點癥結和先進經驗,由鎮(街道)業務能手和市直部門業務骨干進行主講,提升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辦事水平。三是開展綜合受理專題培訓,擇優選派優秀工作人員組成“綜合受理”專業隊伍,通過“走進股室跟學,一對一交換”、“你講大家學”業務理論知識培訓和跟班學習實操培訓,全面提高辦件人員素質,逐步實現受理人員由“專業型”向“全科型”轉變。
二、在賦權下放上做“減法”。一是按照“成熟一批,下放一批”的原則,將27項行政職權下放至鎮(街道)行使,納入《永濟市鎮(街道)權責清單目錄》。同時,將“受委托征收社會撫養費”等4項行政職權事項取消。二是按照“實際需要、宜放則放、成熟一批、賦權一批”的原則,將直接面向基層、量大面廣、基層迫切需要的食品小經營店、醫保、社保等17項政務服務事項充分賦權到鎮(街道)便民服務中心辦理,滿足群眾就近辦理需求。三是探索實施鎮街“一枚印章管審批”改革。通過體制優化、事項辦理、服務提升、系統建設、業務指導等五個方面措施,逐步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域通辦,切實用行政權力“減法”換取釋放市場活力。
三、在服務質量上做“乘法”。一是升級設置“一站式”服務的綜合受理窗口,按照“一窗集中受理、內部流轉審批、一窗口取件”模式,由綜合窗口統一負責受理,同時保留了“預約預審”、“秒批秒辦”等特色。二是持續深化“五減”改革。通過流程再造、資料共享等實現“減事項、減時限、減環節、減要件、減證明”。平均時限壓縮了89%,材料壓縮了20%,環節壓縮了30%。三是擴充“即辦件”服務事項。簡化審批流程,“即辦件”事項清單由去年的301項擴充到468項,“秒批秒辦”事項在去年26項基礎上擴充到44項。切實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。
四、在急難愁盼上做“除法”。一是設置“免費服務”區。免費開放停車區域,配置打印機、閱讀器、冰箱、微波爐、輪椅、醫藥箱等設施,為首次在我市設立登記的企業推出“企業開辦大禮包”,為轄區內新設立個體工商戶免費刻制名章和公章各一枚,推出“免費郵寄”服務,滿足企業群眾多樣化需求。二是設置“辦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為企業群眾提供兜底服務,對于企業群眾提出的困難,對于自身能協調解決的問題,當場予以解決;疑難問題登記造冊,在規定的時限內給予明確答復,確保件件有回復、事事有回音。三是充實“跨省通辦”業務。與30省市1026家兄弟縣市簽署了“跨省通辦”合作協議,涵蓋戶政、醫保、社保等多個部門多個事項,且已合作開通3大網上辦理系統,可實現線上辦理各項跨省業務,有效解決了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“多地跑”“折返跑”等問題,切實提升了政務服務水平和人民群眾獲得感。